2025
六月

26

971

【天主教教会史】|朝圣之途第六十八集:封建时代教会的衰颓与改革(三)

1231231

各位《朝圣之途》的听众朋友,你好!

  上个星期我们《朝圣之途》的节目内容,所讨论的是封建制度下的教士与教会。封建化以后的教会,教士的任命大权落入了封建领主之手,使得俗人掌握了教士的授职。国王和其他的领主往往毫不犹豫的直接推出自己的人选。这么一来,主教及其他教会职位的人选始终无法脱离俗人的控制,教会失去了完全的自由;接受任命的教士又得对领主效忠和服从,那么也就隶属于领主,也就造成了神权属于俗权的事实。另外,我们还谈到,俗人控制神权的人选产生了严重的道德问题。因为领主们所考虑的是政治经济上的利害,他们将主教的职位授给自己的亲友或是酬劳有功的部属,甚至于公开拍卖,出高价的就得到神职,开始了一连串的神职交易。换句话说,他们所授受的神职,以个人利益、家庭关系、政治目的来作为取舍的目的。今天,我们就来谈谈,由俗人授受神权、买卖神权所组成的教会,出现了哪些流弊,对教会构成了哪些威胁?可以说,那真是教会史上的黑暗时代。下面就欢迎您收听教会史上黑暗时代的林林总总。

  在封建时代中教会也跟着封建化了,所以,无论用什么方式,俗人控制教会职位的任命都产生了许多相同的流弊。选贤予能原本是教会的一贯原则,但是在俗人控制教会的情况下,所产生的教士要求他们既贤又能,这谈何容易?这种陋习导致了神职人员道德水准的低落。许多没有圣召而贸然接受神品的人,仍然继续度他们的世俗生活。因此,教会法典对神职人员的要求也就逐渐成为据闻,甚至于有不少神父忽视拉丁教会好几个世纪以来的禁令:有公然结婚生子的,有私生活糜烂不堪描述的,根本就忘了自身的神圣使命;还有一人数职或是缺职、代职等等的流弊。神职界道德的堕落,自然是不在话下。

  教会的一切已经与封建制度混为一谈了,教会的地产也一如才艺一般自由处理。主教、院长、神父、修士等有攻击骑士,甚至于还亲自领军或服从领主去参加封建战争的事情。教会的使命原本是要改造社会的,反而被俗化被同化了。俗人干涉教会的内政。教士之被迫参与俗务,以及教士们素质的低落,仅只是封建化的教会,只不过是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的一部分。至于因而产生的反教士情绪,低级教士嫉妒、仇视高级教士,以及异端邪说之流行等等。影响所及,可以说是既深且远。

  封建时代的教会正面临着种种的危机。这些危机因着罗马教廷本身的混乱而更为严重,导致了教会的颓废腐败。封建时代教会的腐败,固然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等背景所造成的,而罗马教廷没有能力领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领导基督教共和国是查理曼本人,而不是罗马教宗。查理曼死后,帝国也就开始崩溃了。基督教共和国也连带着受到影响而呈现了衰落的现象。被称为虔诚者的路易和继承人洛塞虽然有保护并且控制教会的雄心,但是,他们究竟不是查理曼,他们缺乏实力来执行。接二连三的战争,诸侯的分立,查理曼大一统的理想绝对不是他们所能够维持的。第九世纪的许多学者都一致认为,罗马教宗应该要负起这个责任。很不幸的,这个时代的教宗却大多又是庸碌之辈,不能够发挥领导的作用,逐渐形成教宗权威的低落。第九世纪当中值得一提的教宗有利奥四世、尼各老一世。接下来呢,在一段音乐之后,我就继续为各位分别叙述这两位教宗任内的作为和绩效。

  教宗利奥四世在位的时间是公元847年到855年。首先,防范萨拉森人的攻击。公元846年,罗马城遭到洗劫,利奥四世为了便于防守,修筑城墙环绕梵蒂冈和圣伯多禄大教堂。公元849年,大败萨拉森人于奥斯迪亚附近。

   教宗尼各老一世,从公元858年起到867年担任教宗的职位。因着他的努力,罗马教廷暂时负起了领导的责任。例如,由于保加利亚的隶属关系,以及拜占庭宫廷助理巴世被京都宗主教依纳爵开除教籍,因而使得依纳爵遭到革职放逐的命运。同时任命俗人弗西乌斯继其位。依纳爵于是向教宗尼各老一世请愿。教宗尼各老一世立刻提出抗议,宣布弗西乌斯的当选是非法的,并且开除了弗西乌斯的教籍。他这种不屈不挠的卫道精神,的确是表现出了他是整个基督教会的领导者。

   尼各老一世另外一次维护教会法规的努力,是加洛林王国的国王洛塞的离婚事件。洛塞是查理曼的曾孙,他遗弃了王后,公然和情妇由同居而正式结婚。他的这种作为不但一般法兰克的主教们不以为不好,连受命处理这件事的教廷代表,也因为接受了贿赂而声明他们的婚姻是合法的。教宗尼各老一世在知道了这个事件的经过之后,就在863年把洛塞给罢免了,还把参与这件事的人都开除了教籍。皇帝路易二世虽然施展政治的压力,教宗始终不为所动。僵持了好几年,最后还是洛塞让步,痛悔前非。尼各老一世为了维护教会的纲纪,进而不惜触犯国王的气焰,正是这个时代前后两百年中所仅见的。因而,他有厄利亚第二的赞誉。在他任内,还使好几位已经离开的主教重新服膺教宗。

  第三件值得一提的是,当时布尔加人在多瑙河下游定居,接受了基督的信仰。教宗尼各老一世派遣教士去布尔加人中讲道,训诲布尔加人。而讲道的内容,直到现在仍然具有神学上的价值。教宗尼各老一世的成就,仅仅只是他个人的成就。从公元867年到1049年,罗马教廷已经完全为外来势力所包围,坠入了混乱的陷阱,连自保都已经不可能,也就甭提领导的教会了。包括罗马教廷的外来势力,其中之一是罗马贵族的专横,任意的拥立教宗,控制了教廷的内政,以达到他们各自的私人利益。第二个事例是来自于第十世纪中叶之后日耳曼皇帝的政策。他们希望借着教会的力量来复兴查理曼的基督教共和国。这是教会历史上最混乱、最黑暗的一段。我只做简短的描述,为的只是作为说明到了十一世纪中叶教会革新的背景。

  查理曼帝国的逐渐瓦解,固然使得意大利陷入孤立的局面。但是更不幸的是,意大利本身又没有能够产生一位足以维持权威和秩序的人物。路易第二,他是查理曼帝国最后一位在意大利稍稍具有实力的皇帝。但是当时回教徒不断骚扰半岛的沿海地带,使他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。路易第二去世之后,北部的法兰克贵族和南部的伦巴贵族分地割据,各自为政。同时,回教海盗继续洗劫沿海地区,而马扎尔人也在第九世纪末深入到半岛的内陆。在这种内战外乱交织的情况下,罗马教宗权力的衰落还是必然的结果。教宗尼各老一世,虽然一时振兴了教宗的威望,但是已经积弱太久,回身乏术了。意大利的贵族对教宗本来就不很尊敬,这时候,他们更是趁机侵占教会的土地,甚至于还不断的劫掠罗马城。在过去,教宗可以向法兰克王祈求救援,可是第九世纪的后半期,法兰克王自顾尚且不暇,哪里还有余力来兼顾保护罗马教宗呢?

  当教宗若望八世迫请西法兰克王秃子查理来意大利的时候,查理除了接受教宗为他加冕的皇冠之外,就匆匆北归,回去对付他国内的叛变。教宗既缺乏强而有力的外援,就只有就地寻找有力的盟友了。结果是,合纵连横被卷入了意大利以权术为主的党派战争当中。教宗必须要依附强而有力的人以自保,而各个权贵也以教宗的职位为猎物。只要能够控制罗马教宗,当然也就能够成为意大利半岛的盟主。

  现在,我就以公元891年到896年之间,在位教宗福尔莫索斯的遭遇,来说明这个时期罗马教宗所处的困境。教宗福尔墨索斯为了打击敌人,他邀请日耳曼国王阿奴弗到罗马来接受教宗为他加冕。公元896年,阿奴弗一如过去的秃子查理一样,除了加冕之外,别无贡献。但是,这件为阿奴弗王加冕的事件引起了罗马贵族的反感。阿奴弗北返之后不久,福尔墨索斯也就去世了。

  邦尼法斯六世在位仅仅两个星期。史蒂芬六世继位,在各方面的压力之下,竟然对已故教宗举行审判尸体的惨剧。福尔墨索斯的尸体被抬到公堂上聆听罪名,接受判决,尸体上,教宗的衣冠一件一件的被剥除,象征着革除他的神职。教宗用以祝福的右手三指也被割去了,然后游行示众。最后,教宗的尸体被丢进了台伯河里。不久,史蒂芬六世自己也被勒死在监狱当中。像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,竟然出现在号称神圣的罗马教廷。那么,罗马教廷的声望之低落已经是不可言喻了。

  从教宗福尔墨索斯之死到公元960年的60年当中,控制罗马教廷的是德菲拉家族。德菲拉原是托斯古龙地方的贵族,在第九世纪末受命管理拉温纳城,自称罗马元老。他的夫人和女儿马罗齐亚控制了整个的罗马教廷。这个期间的教宗,大多由母女二人所造成,其中教宗若望十一世,还是马罗奇亚的儿子。

   公元932年到954年,罗马的风云人物是马罗齐亚的另外一个儿子雅尔培利克。他自称是全罗马人民的君王和元老。临死之前,还留下了遗嘱,要他的党徒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教宗。他就是若望十二世,是所有教宗当中最微不足道的几位之一。公元962年之后,罗马的政治有了新的变化,而教宗所受的外来压力也改变了来源。为了摆脱罗马贵族的控制以及对抗意大利王培伦格的侵略。若望十二重复加洛林王朝时对教廷的政策,向日耳曼国王鄂图一世祈求援助。若望为鄂图一世加冕,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开始。给久已深陷的混乱的罗马又增添了新的混乱因素。在鄂图受封之后不久。若望十二忽然改变了初衷,转而联合鄂图的仇敌,企图要推翻自己所立的皇帝。那么鄂图呢?兵权在握,就立刻召开教务会议,将教宗免职,另外立了利奥八世。不久,鄂图离开了罗马。若望十二又乘虚而入,召开会议,声明利奥八世是非法的。几个月之后,若望去世,本笃五世继位。一个月之后,鄂图率军回罗马,扶持利奥八世复位,而将本笃五世充军到现在德国境内的汉堡以终余年。从963年的11月到次年的6月,竟然有若望十二、利奥八世、本笃五世等三个人先后担任教宗之职。从公元963年到1049年中的20多位教宗,不是罗马贵族的产品,就是日耳曼国王所一手造成的。教宗之选举如此,教会行政之不能自主,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
   听众朋友,今天《朝圣之途》节目就为您播送到这儿了,非常谢谢您的收听,我们下个星期同一时间继续收听《朝圣之途》,最后祝福您平安愉快,愿天主的恩宠与您同在。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